?1、不同產品對光澤度的要求不同
外觀件:
雙色塑膠模具對于一些外觀要求較高的產品,如手機外殼、家電面板等,通常要求模具表面具有較高的光澤度,一般要達到鏡面效果,光澤度值可能在 80% - 95% 以上(不同的光澤度測量標準有所差異),這樣可以使產品表面光滑亮麗,提升產品的視覺質感和檔次。
?

非外觀件:對于一些非外觀件,如內部結構件等,對模具表面光澤度的要求相對較低,可能只需要達到半光或啞光效果即可,光澤度值可能在 30% - 60% 左右,主要是為了滿足產品的功能需求,同時避免過高的光澤度帶來不必要的成本增加。
2、整體光澤度的一致性
雙色塑膠模具表面的光澤度應盡可能保持一致,避免出現局部光澤度差異過大的情況。尤其是對于大型模具或具有大面積表面的模具,均勻的光澤度對于保證產品外觀的一致性非常重要。否則,在產品成型后會出現明顯的光澤差異,影響產品的整體美觀度。一般要求模具不同部位的光澤度偏差控制在 ±5% 以內。
3、與產品設計的匹配性
雙色塑膠模具表面光澤度需要與產品的設計要求相匹配。例如,如果產品設計要求具有特定的紋理或啞光效果,那么模具表面就需要通過特殊的處理工藝來實現相應的光澤度,以確保最終產品能夠呈現出預期的外觀效果。同時,對于一些需要進行后續(xù)表面處理(如噴涂、電鍍等)的產品,模具表面光澤度的要求也會根據后續(xù)處理工藝的不同而有所調整。例如,對于需要電鍍的產品,模具表面光澤度通常要求較高,以保證電鍍層的附著力和光澤度。
4、光澤度的穩(wěn)定性和持久性
雙色塑膠模具在經過多次注塑生產后,其表面光澤度應能夠保持相對穩(wěn)定,不易出現明顯的磨損、劃傷或光澤度下降的情況。這就要求模具表面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蝕性,通常會采用一些特殊的表面處理工藝(如氮化、鍍硬鉻等)來提高模具表面的硬度和化學穩(wěn)定性,以確保光澤度能夠滿足長期生產的需求。一般要求在模具的正常使用壽命內(如生產 5 - 10 萬次以上),模具表面光澤度的下降幅度不超過 10% - 15%。